物業估價:如何進行物業估價?估價不足或過高怎麼辦?途徑、步驟和影響因素

Hoi Yi Leung

在香港樓市中,物業估價是買樓或按揭的關鍵步驟。無論是首次置業、轉按,還是為物業進行再融資,銀行對物業的估值直接決定了你能獲得的按揭貸款額度,甚至影響整個交易的成敗。本文將深入剖析物業估價的定義、查詢方法、影響因素,並指出估價不足或過高的後果及解決方法,助你在置業時減少不必要的阻礙。

目錄

甚麼是物業估價?

物業估價是由專業機構、銀行或測量師根據多項因素,如物業位置、樓齡、面積、設施及近期同類物業成交價,對房地產價值進行的評估1。它決定物業的市場價值及按揭貸款額度,是銀行審批按揭的關鍵依據。即使買家收入符合要求,若估價低於成交價,貸款額可能被縮減。

銀行在審批按揭時,會委託估價師評估物業,以確定最高貸款額。若估價低於買賣合約價,銀行通常以估價為準調整貸款成數,以降低風險。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,估價是控制按揭貸款風險的重要環節,防止過度放貸2

簡單來說,物業估價不僅讓買家了解物業的合理市值,也保障銀行的資金安全,是房地產交易和融資中不可或缺的一步。

如何可以進行物業估價?

進行物業估價有三種主要途徑:網上查詢、電話諮詢或委託測量師行。

  • 網上估價系統:使用銀行提供的免費網上估價系統,如匯豐、恒生、渣打和中國銀行的工具,輸入物業詳情可獲得初步估值,適合大型屋苑1
  • 電話查詢:若網上無法找到估價,可致電銀行的客戶服務熱線,提供物業具體資料進行電話諮詢,適合成交不多的物業。
  • 委託測量師行:適合特色或單幢物業,服務包括實地量度及查閱圖則,報告可用於貸款、買賣及其他法律或財務用途,但使用測量師行估價是需要收費3

網上物業估價步驟

以下是網上物業估價的常見步驟:

  1. 進入主要銀行的官方物業估價網頁,如匯豐、恒生、渣打或中銀。
  2. 選擇物業所在的分區或地區,並輸入屋苑名稱或大廈名稱。
  3. 填寫具體物業詳情,包括座數、樓層及單位號碼。
  4. 系統根據輸入資料,顯示物業的地址、實用面積、樓齡等基本資料。
  5. 查看系統提供的估價金額,作為物業市場價值的初步參考。
  6. 若系統顯示「不適用」或無估價結果,可能為凶宅、釘契或稀有物業類型,需致電銀行客服或代理進一步查詢。
  7. 在得出估價後,可同時比較多間銀行的估值,了解不同估價差異。
  8. 根據估價結果判斷按揭貸款成數及財務規劃。

需要注意,網上估價僅為初步參考,如需正式貸款批核,仍需銀行委託專業估價師進行實地估價。另外,同一個單位在不同銀行或會有不同的估價,建議大家可以比較多間銀行。

影響物業估價的因素

物業估價受多因素影響:

  • 地理位置:位於市中心或近交通樞紐(如地鐵站)的物業,因地段優勢及高流通性,估價通常較高。
  • 單位特徵:實用面積、樓層高度、景觀、座向及戶型設計影響估價。景觀開闊、採光好、設計實用的單位估價較高。
  • 屋苑狀況:樓齡、管理質素、會所設施及維修狀況決定估價。大型成熟屋苑即使樓齡高,因設施完善和管理良好,估價仍穩定。
  • 地區樓價走勢:近期成交價是估價的重要參考。若市場成交下跌,估價會隨之下調。
  • 經濟與政策:經濟衰退、利率變動或政府政策(如印花稅調整)影響市場信心,進而影響估價。
  • 成交量:交投活躍的地區估價更貼近市場價;成交稀少的地區因數據滯後,估價可能偏低。
  • 凶宅影響:曾發生重大事件(如自殺、兇案)的單位,估價通常大幅下調,甚至無法估價
  • 樓齡與借款人年齡:樓齡高的物業貸款年期較短,借款人年齡也可能限制按揭年期,間接影響估價和貸款額。
  • 建築質素:房屋結構是否穩固、是否符合最新標準,直接影響估價。
  • 未來發展:周邊基建、社區設施升級或發展規劃可提升物業潛在價值,推高估價。
  • 法律與業權:物業若有清晰業權、無特殊限制(如釘契),估價較穩定;反之則可能下調。

為甚麼會出現物業估價不足?

物業估價不足是指銀行估值低於成交價,導致貸款額無法滿足買家需求。以下是主要原因:

  • 市場波動:樓市大幅升跌時,銀行估價可能跟不上最新市況。旺市中,業主開價高於銀行參考的成交數據;淡市時,銀行為降低風險快速下調估價。例如,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,銀行收緊估值,導致多宗交易估價不足4
  • 成交數據滯後:銀行依賴土地註冊處的成交紀錄,數據通常滯後1至1.5個月。當市場價格快速變化,估價無法反映實時成交價,與業主開價脫節。
  • 非主流物業:村屋、唐樓或單幢樓成交量少,缺乏參考數據,銀行估價傾向保守。例如,30年以上唐樓無電梯或環境較差,估價低於私人屋苑;村屋可能因路權或質素問題被低估。
  • 物業質素問題:存在僭建、結構問題或業權不清晰的物業,銀行因風險考量會降低估價或拒批按揭。例如,未清拆的違規改建或老舊設施會影響估值。
  • 樓花付款風險:採用建築期付款的樓花,若入伙時市場下跌,銀行估價可能低於原成交價,導致貸款額不足。
  • 凶宅影響:單位或同層曾發生非自然事故(如兇案、自殺),估價可能下調,甚至標為「不適用」,無法估價。事故越近期,影響越大。
  • 買家狀況:銀行審批按揭時會考慮買家收入、職業及信貸紀錄。若入息不穩或信貸不良,銀行可能降低估價或貸款額,間接造成估價不足。

物業估價不足有甚麼後果?

  • 「抬錢」上會:當物業估價低於成交價時,銀行按估價為基準計算按揭貸款額,買家需自行補足首期差額。舉例若HK$600萬單位估價僅HK$510萬,九成按揭貸款額從HK$540萬降至HK$459萬,首期需增至HK$141萬。
  • 撻訂風險:若買家無法補足差額,可能會被迫取消交易(撻訂),損失訂金一般約成交價5%,造成重大經濟損失。
  • 負資產風險:樓價持續調整導致部分業主出現負資產,即物業估值低於未還銀行貸款餘額。

物業估價不足點算好?

當銀行估價低於成交價導致貸款額不足時,可採取以下方法應對:

  • 比較多間銀行:不同銀行使用的估價公司可能有3-5%的估值差異。提交買賣合約申請上訴,有機會拉高估價。
  • 補足首期(即「抬錢上會」):向家人或親友尋求資金資助,補足首期差額,確保不影響銀行貸款審批。
  • 加按現有物業:透過套現已有物業或申請私人貸款籌集資金,填補資金缺口。
  • 申請按揭保險:透過按揭保險計劃申請高成數按揭,最高可貸90%,但需支付6-7%保險費。
  • 預先批核:簽約前進行預先估價或查冊,了解物業真實估值,降低估價不足的風險。

為甚麼會出現物業估價過高?

物業估價過高是指銀行的估價高於物業的實際成交價或市場價格,這在香港樓市中雖不常見,但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:

  • 市場數據滯後:銀行依賴土地註冊處成交紀錄,數據通常滯後1至1.5個月。若近期成交價偏高而市場已回落,估價可能未能反映最新市況,導致高估。
  • 銀行估價進取:部分銀行為吸引按揭業務,採用較進取的估價方式。估價行可能參考近期高價成交或高估物業質素(如景觀、裝修)。
  • 物業獨特性高估:單位有特殊優勢(如高層海景、豪華裝修)可能被估價行過分放大價值。若缺乏類似單位成交參考,估價可能偏高。
  • 市場預期影響:樓市回暖初期,銀行可能預期價格上漲,參考較高的歷史成交價或未來升值潛力,銀行或因此調高估值。
  • 人為錯誤:估價行可能因輸入錯誤、誤判物業特徵(如面積、樓層)或選錯比較單位,導致高估。若買賣雙方故意壓低成交價(如避稅),估價也可能顯得過高。

物業估價過高有甚麼後果?

當銀行估價高於成交價或市場價格,可能帶來以下問題:

  • 按揭申請被拒:若成交價低於估價5-10%,銀行可能懷疑交易不合理,如涉及「送贈契」、避稅或「枱底交易」,為控制風險而拒批按揭。
  • 按揭保險受限:估價過高可能影響按揭保險資格,尤其在HK$800萬至HK$1,000萬的物業,貸款成數受限。若銀行認為成交價被刻意壓低,可能拒絕按揭保險申請。
  • 財務誤判:高估價可能讓買家誤以為物業價值高於實際,影響投資決定。若市場下跌,物業價值可能低於貸款額,增加負資產風險。
  • 懷疑凶宅或業權問題:成交價遠低於估價可能被視為單位有問題,如凶宅或業權爭議,銀行可能要求額外查冊或拒批貸款。

物業估價過高點算好?

為減輕估價過高的後果,買家可採取以下措施:

  • 比較多間銀行估價:不同銀行估價可能相差5-10%。選擇較貼近市場價的估值,降低拒批風險。
  • 提交買賣合約:向銀行提交已簽署的臨時買賣合約,證明成交價合理,要求重新評估。部分銀行可能根據真實成交數據下調估價,幅度通常在3-5%。
  • 透過地產代理交易:避免直接與業主交易,改經專業地產代理簽約,減少「枱底交易」嫌疑。
  • 查冊確認:確保單位無凶宅、業權問題或未解除的按揭。
  • 預先批核:簽約前向銀行申請口頭估價或預先批核,確保估價與成交價匹配。

「上車」向來是香港人的夢想。若成功儲到一筆錢支付首期置業,你除了要準備不同文件及留意不同收費外,亦要事先進行物業估價。除了本地置業,近年來不少港人也放眼海外,考慮在其他國家購買物業作為投資或自住。然而,海外置業往往涉及大額的跨境資金轉賬,例如支付訂金、首期、律師費或稅款等。傳統銀行電匯服務不僅手續費高昂,匯率也可能不透明,且到賬時間較長,這些都可能增加海外置業的成本。相比起銀行,一些如Wise的匯款平台則可以更低成本及更高效率將大額現金跨行匯款。

Wise支援匯款超過45種貨幣至超過140個國家,只要透過轉數快等方式轉賬至Wise的香港銀行戶口,Wise就會為你將匯款發送至指定銀行或電子錢包戶口,例如支付寶微信。與傳統銀行不同,Wise一律採用市場中間匯率兌換貨幣,絕無匯款加價,另加一筆匯款費用,明碼實價。因此,即使進行大額匯款,Wise收費仍然比起傳統銀行便宜。此外,Wise設有匯款追蹤功能,讓你隨時查看進度,最快甚至可以即時到賬。

了解更多Wise國際匯款服務


資料來源:
  1. 滙豐銀行:搜尋本港主要屋苑單位的網上估價
  2. 金管局:2024年報
  3. 中原測量師行:物業估價服務
  4.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:二零零八年經濟概況及二零零九年展望

資料檢查日期:2025年08月22日


*請參閱使用條款及你所在地區的產品可用情況,或瀏覽Wise的費用與定價,以了解最新的定價和費用資料。

此出版物僅提供一般資料,並不構成法律、稅務或來自Wise Payments Limited或其子公司及其關聯公司的任何專業建議,並且不能取代財務顧問或任何其他專業人士提供的建議。

我們概不以任何明示或暗示的形式陳述、保證或擔保該出版物中的內容準確、完整或及時更新。

資金無分國界

了解更多
海外生活

德國買樓:要多少錢?方法流程、準備文件、交稅項目懶人包

德國以穩定的經濟、優質的生活品質和強大的法律體系,吸引了許多香港人考慮在該國進行房地產投資。然而,德國的房地產市場與香港有所不同,買家需要了解當地的規範、流程和注意事項。本文將詳細解釋香港人在德國買樓的各個方面,包括方法、成本、稅務、文件準備、流程、按揭申請、移民投資可能性,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。

Hoi Yi Leung
2025年7月31日 閱讀時間6分鐘
海外生活

英國買樓資金證明:提供對象、證明文件和注意事項

在英國購買房產是一個複雜的過程,其中資金證明(Proof of Funds)是不可或缺的一環。無論你是香港居民計劃移民英國、投資房產,還是其他海外買家,了解資金證明的相關要求至關重要。本文將詳細解釋為什麼需要資金證明、需向誰提供、所需文件、資金來源方式以及注意事項,幫助你順利完成英國買樓流程。

Hoi Yi Leung
2025年7月31日 閱讀時間3分鐘

地區貼士、新聞及消息